標籤
問題集目錄
001 明覺和一般覺知的區別?
003 區分禪觀與禪修的重要性
005 關於大圓滿直指?
007 為何要參加金剛舞提高班的必要性?
008 大圓滿同修會會員資格的意義?
010 本尊咕嚕扎普與咕嚕扎波的不同?
011 關於見地是怎麼樣解釋的呢?
012 什麼是十二阿金剛舞(虛空之舞)?
常見問題
--摘自法王南開諾布上師2014年5月7日《結合秋練的長壽佛的長壽法法會》第一場文字
通常在佛教傳統當中,尤其在藏傳佛教的金剛乘傳統當中——因為藏傳佛教都是屬於金剛乘傳統——修行者總是非常重視前行,或者叫加行,你們知道它叫“昂倬”。所有的教派有不同方式的前行,儘管有一些細節的不同,但它們的實質都是一樣的。為什麼藏傳佛教會有這樣的方式呢?是有具體原因的,因為他們認為人們沒有能力領悟佛陀(金剛乘)的教法,尤其(對)大多數初學者(來說),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。
你們知道小孩子一開始不會走路,然後你教他一步步走路,之後他們就會走路了。慢慢長大了,他們要上學的話,應該怎麼上學呢?應該從小學上,小學教
明覺就是究竟的大圓滿狀態,是心的本來狀態,心的本來覺知,沒有受到任何的概念污染。
一般的覺知,有一個“我”,知道、覺察“我”在做什麼,有能所、主客的二元對立,受概念污染。
簡而言之,明覺是沒有概念污染的本來覺知,一般的覺知是受到概念污染的二元覺知。
大圓滿中最重要的就是安住在明覺狀態,如果沒有這個能力,就起碼要保持一般的覺知。
安住在明覺狀態也就是所謂禪觀,所謂上師瑜伽的真實狀態。
當然,在大圓滿教法中教授的覺知,和其他系統,比如南傳佛教講的覺知,有一點點區別。
大圓滿講的一般覺知,很簡單,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身語意處於什麼狀態。
南傳佛教的覺知,則有具體的修處,也就是四念處:身、受、心、